台北市與新北市3月共同推出1280元定期票,讓以捷運、公車為通勤工具的民眾能夠節省通勤費用,不過近日有網友在PTT上詢問,認為比起捷運定期票,機車代步不管時間、金錢都節約許多,讓他不禁好奇詢問,引起許多網友回應。
該名網友表示,自己是三重、蘆洲、新莊一帶的新北市民,雖然很讚賞柯文哲,但以自己的通勤情況來看,機車的通勤時間比捷運、公車快了半小時,一個月的油費和停車費也比1280元少,就算票價降到600元,捷運、公車仍會花費太CNC塑膠加工多時間,每天多花1個多小時的交通成本實在不划算,讓他不禁好奇,真的有人買定期票是划算的嗎?
最近剛好搬家到台中,注意到台中塑膠製品有許多廣泛的使用,更有不少台中塑膠工廠,台中的工程塑膠相當重要,諸如簡易輕巧的軸承齒輪等等,還有應用在許多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零件上,除了廣泛的應用,工程塑膠還有一個工程塑膠特點,塑膠這個詞比較廣,細分出來其實有許多不同材質,硬度、彈性、絕緣、耐熱、韌性等等,許多細微的性質差異,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使用方法,有些軸承會長期磨耗,那便需要耐磨等等相關材質,應有盡有依照需求做挑選,加上現在有許多工廠都可以作客製化,客製化這些塑膠製品也非常容易且完成度很高,價格比起鐵製並不高,所以成了許多人的喜好,更有些工程塑膠可以用來二次加工,許多電器零件還有電子零件,也都可以藉由塑膠就完成,如果你有在注意生活周遭的物品,你會發現,到現今已經沒有太多物品是純天然制成。
對此網友紛紛表示:「機車一出事非死即傷,這個成本常被忽略」、「機車的磨耗、保養,應該也要算進去」、「你的狀況不划算,代表你就不是這1280的客群啊」、「機車一年光購買費用就要攤一萬喔!稅油維修另計,當然,工程塑膠方便無價」、「要比較一下安全、下雨不便等因素」、「風險成本要算啊孩子,紫外線、吸廢氣、罰單、撞到人、車禍…這些都是成本啊」。
台灣以前在使用器皿的時候,都是使用環保的陶器或鐵器或木製等等,像是以前的店家商鋪,其實並沒有竹筷塑膠碗的免洗餐具使用,都是以陶瓷碗盤跟重複用的筷子為主,然而會變成現在這樣的改變,是出自塑膠零件及製品大量生產的時代。當時在台灣正值經濟起飛時期,人民生活開始漸漸獲得改善,加上塑膠製品相當便宜低成本,便改變了使用習慣,變成用完就丟,比起多請一位員工或是多耗費時間洗碗清潔,免洗餐具反倒變成店家的愛用品,當時對於塑膠的政策跟知識都不足,環境議題尚未獲得關注,也不知道塑膠對於地球環境的破壞這麼大,在這樣的條件下,大家就漸漸習慣使用塑膠零件跟製品了,更在當時還沒有任何人會將塑膠額外分類呢!亂丟的垃圾,開始慢慢汙染,塑膠的器皿也殘留著塑化劑被吃下肚了,塑膠的零件也可能導致環境被塑化劑汙染,許多負面的塑膠新聞開始隨著報導浮上檯面,才開始被民眾注意,許多政策開始限制塑膠製品的規格和材質,各個加工廠的塑膠零件跟製品也重新審視,為求保護地球環境。